3萬方,7.2萬方,11.8萬方,30.22萬方,56.6萬方,70.6萬方,81.2萬方,88.6萬方……*
0.11m,0.28m,0.73m,1.19m,1.58m,1.87m,2.23m,2.56m……*
隨著抽水量的不斷增加,團洲垸內的平均水位不斷下降,截止7月24日17時,團洲垸堤內平均水位下降了3.45m,這其中我公司防汛應急搶險隊已累計排澇91萬方,相當于一個瘦西湖的水量。
一連串數字的背后是隊員們已經在團洲垸大堤上連續工作了15個日夜。這支由三名共產黨員帶領、平均年齡不到40歲的隊伍,不顧疲勞,克服高溫酷暑、蚊蟲叮咬等困難,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當尖兵、挑重擔,以實際行動譜寫著水建人的時代華章,讓鐵軍精神在搶險排澇的實戰中煥發絢麗風采。
他是搶險現場的“定心丸”
“身為一名共產黨員,關鍵時刻就要站出來、沖上去、干在前、拼到底!”作為應急搶險揚州隊隊長的吳金甫,從到接到任務指令那一刻起,就始終以黨員的要求統一隊員的思想和行動,迅速響應,吃苦在前,沖鋒在前。他在堤壩上成立臨時黨小組,三名黨員就是三面旗幟,挺膺擔當,組織有序,讓黨旗高高飄揚在救援現場,在排澇作業中展現黨員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最初的48小時里,吳金甫幾乎沒有合過眼。他在現場指揮隊員安放排澇設備,時刻關注設備是否過熱、電源是否穩定,檢查管道是否暢通……作為常年奮戰在工程施工一線的吳金甫,理論扎實、經驗豐富,他是整個隊伍的“定心丸”。他通過更換控制器、更換高揚程水泵的方式,順利解決了水泵跳閘等故障,保證了出水暢通。
他是沖鋒一線的排澇能手
“這個接口一定要擰牢,不然水抽上來,壓力加大的話,接口會漏水,效果就打折了。”參加過江都強降雨地庫搶險、黑龍江拉林河排澇搶險的吳坤經驗非常豐富。每天排澇作業時,他都會一遍遍講解操作規程和安全要點,時刻關注車輛運行和現場作業安全。每當有人下水作業時,他都會到水邊盯著;每到隊員們休息時,他都要到抽水點位仔細查看。統計排澇任務完成情況,油料、水帶等裝備消耗情況,飲水、伙食供給情況,傳達上級指令、對接地方保障、匯報作業進展等等,他每天像陀螺一般連軸運轉。即使24小時值班回去后,他仍然得不到休息,收集信息、反饋情況,他始終是隊伍的“大管家”。有時隊員舍不得他這么辛苦,吳坤總是笑著說:“我們現在是行軍打仗,關鍵時刻就要有共產黨員的樣子,工作就得細之又細,而且帶多少人出來,就要平安健康的帶多少人回去!”
他是勇挑重擔的新尖兵
“澇水不排完,戰斗不停止!”這是吳豪暉常說的一句話。80后的他是應急搶險隊的骨干成員,雖然是他第一次參加大流量排澇,但在現場他就是一個尖兵,一名黨員模范。他總是一路小跑,渾身有使不完的勁。烈日當空,加上裝備運行散發的高溫,查看裝備運行參數、檢查油料余量、更換故障件,一圈下來,他的衣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藍色的工作服上布滿了斑斑點點的白霜。他說:“作為一名黨員,在搶險救災一線更應該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在關鍵時刻沖得上去、豁得出去,一定要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多排多抽,幫助受災群眾早日重返家園。”
他們是無畏艱險的青春力量
來自我公司材料設備中心的楊健和杜晗,是自己主動報名參加排澇隊的新隊員。主動上前挑泵管,敢于下水落泵頭,他們將自己的青春力量融入先鋒隊的每一時每一刻,青春在最需要的時候綻放光芒。
楊健從開機學習開始,到熟練操作各類排澇設備,他已毫不謙虛的成為一名老兵了。面對狂風來襲,他一個沖上去保護設備,高高的身軀就是一堵堅固的屏障。一天忙下來,大家問他:“你不累嗎?趕緊坐下來歇一會兒吧。”楊健憨厚地一笑:“這點累算啥,大家都在拼盡全力,我愿意為搶險排澇多做一些事情。”回答簡單樸實,卻充滿力量。
“我年輕!我能上!讓我來!”杜晗揚起稚嫩的臉龐,清澈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分發物資、布設管路、清理雜物、加注燃油,每件事他都分秒必爭。太陽高掛的現場,杜晗滿臉通紅,用力將沉重的水帶拉向排澇點……盡管雙眼布滿血絲,他卻從不肯停歇,就是想多抽哪怕一方澇水。不過短短數日,他白凈的皮膚便被烈日曬黑,他說,皮膚黝黑也是青春的模樣。
這就是我們的排澇隊,黨員示范,先鋒引領,他們在急難險重和重大任務考驗面前盡顯責任擔當和無悔的青春奉獻。
(*數字來自有關媒體報道和現場實測)
江蘇省防汛應急搶險揚州隊 2024年7月24日